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 
对话拉什迪
来源: 个人图书馆-置身于宁静      时间:2023-07-03 12:57:3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早报:1981年您凭《午夜之子》获得布克奖,这部小说还获得布克奖40年最佳,您是否觉得布克奖对您情有独钟?    拉什迪:直到1981年布克奖颁奖仪式上,评委宣布我获奖前,我对《午夜之子》是否能获得布克奖没有任何信心。布克奖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重大转折,通过这个奖项使我用英语书写的非英国文学,取得了如此多的曝光和威望。至于有时没有得到奖项,对我而言也无妨。    早报:《午夜之子》写的是印度次大陆分裂的历史,回头看半个多世纪前的这场悲剧,您现在是什么观点?20多年前写小说时的心情和看法还一样吗?    拉什迪:《午夜之子》给我带来的麻烦相对非常少,在印度以及其他地区有那么多的读者珍惜这本书,它给我最主要的感受就是自豪。现在回头看它,我还是很喜欢它,虽然它是一个更年轻、更自我的作品。唯一的问题就是甘地夫人已经不幸去世,这本书对她无疑很重要。我想补充一下,印度政府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这本书从来没有被禁过。(注:《午夜之子》中,拉什迪指控甘地夫人发动了孟加拉战争,一度遭到查禁。)    早报:《羞耻》处理的是家族与巴基斯坦的历史,影射了南亚次大陆的分裂和巴基斯坦动荡不安的近代史,这部小说现在还有现实意义吗?    拉什迪:《羞耻》是关于像在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中,羞耻和荣誉关系的一部小说,以及这个道德轴如何在某一特定时间影响伟大事件的。我感觉比起25年前我写作时现在更加具有同时代性。    早报:《哈伦与故事海》是之前中国出版的唯一一部您的作品(当时出版这部小说可能是没有获得出版权),当时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部童话题材的小说?    拉什迪:这是为我儿子扎法尔写的小说,那时他才11岁。我一直着迷于神话和民间故事,这部为成人和儿童写的寓言就来源于此。这是一些故事里的故事,其中一些故事的目的就是冲破禁锢。    早报:1996年出版的《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写的是当代印度,在这10多年间,您觉得印度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拉什迪:写《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时,正是印度开始转变的巨大经济变化开始的时候。现在的印度和以前基本相同。当然,最大的变化是,它以全新的文化和经济的方式,成为世界的一个中心。    印度作家    正在重塑英语文学    早报:您的写作总是和政治纠缠不清,而很多作家都尽量避免被贴上政治的标签,您好像并不介意,为什么?而且正因如此,政治也给您带来不少麻烦,比如死亡威胁。    拉什迪:我的观点是,现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距离已缩小到比起以前更深刻地影响着私人生活,所以政治是人们的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但它也只是一个部分。对作家而言,时间往往很残酷,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公正的时代。艺术创作首当其冲遭受一些压迫,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追杀对我的威胁已经消退,不再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因素。我非常喜欢交际,是的,我认为,我也是个浪漫的人。    早报:在对您作品的评价中,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您的小说既有魔幻色彩,又包含着许多闹剧、戏谑的成分,这种文学处理是否跟您的印度文学背景有关?    拉什迪:我成长的(印度)文化背景就包含美妙的梦幻故事,以及现实故事,这是我写作一贯使用的两个要素。至于争端、激烈的社会对抗,我的书成为一段时间内冲突的标志,但绝不是引起冲突的原因。    早报:印度作家这几年在英语文学中非常活跃,您怎样看待同时代的其他印度英语作家,如奈保尔以及其他最新一代,他们是否也在重塑英语文学?    拉什迪:我真的很佩服许多同时代人:安妮塔·德赛,基兰·德赛,苏克图·梅赫塔,以及许多其他人。至于奈保尔先生,没有特别感觉。是的,这些印度作家正在重塑英语文学。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